瓜屋百科

永镇江南——兴国之仙境大乌山

100人浏览   2024-12-15 09:52:03

大乌山在兴国县枫边乡西北,吉安市东古镇南,距兴国县城39公里,海拔1204米。属罗霄山脉,为方圆数百里之最高峰,亦号称赣南第一峰。据古籍记,唐代中宗神龙元年(公元705年)建古寺于此,因其山高而常年大雾而得名大雾山。后为什么改名“大乌山”在民间流传着两种说法,一是解缙在山上庙里过夜,大风吹灭了蜡烛,庙里黑乌乌的,他开玩笑说:“现在不是名(明)山,而是变成了乌山了。”于是,人们就戏称它为“乌山”。

另一说是邹元标登山朝佛时,遇天气骤变,一阵狂风吹灭满殿灯火,寺内外乌黑而感发,大叫此山为:“大乌山”。这两个传说恰恰印证了大乌山山高林深天气易变的气候特点,这也使“大乌山”这个地名显得更加率真可爱。

大乌山古寺立在山巅之上,分两层,上层是古殿,下层是新殿。及至古寺山门,面前呈现的是一座由一色花岗岩构造的古寺,规模壮观。据说古寺建于唐代,殿后有三石穴,名曰风洞、雨洞、出水井。深不可测,今皆土石填塞。

悠悠古寺,屡次毁建,不经意中留下了几分古韵、几分沧桑、几分惊天动地。

南宋爱国英雄吉州庐陵人——文天祥游历此山,惊叹于大乌山的雄奇,题写了“永镇江南”四字匾额;据郑思肖《文丞相叙》所述:宋德佑元年(1275年)正月十三日,文天祥在家乡官田接到朝廷谢太后上年十一月二十一日下的“哀痛诏”。诏书号召天下的“忠肝义胆之士”,“体上天福华之意,起诸路勤王之师,勉策勋名,不吝爵赏”。这篇“哀痛诏”是想利用赵氏王朝300年的“德泽”去感化人心,并且以勋名爵位悬赏各地的勤王之师。但是赵氏王朝的覆亡已成定局,他的官爵禄位已失去了昔日的诱惑力,起兵勤王就是赴难。

诏下之后,各地将官多持观望态度,按兵不动,有的在暗中寻找后路,而在官田老家接到诏书的文天祥却痛苦涕泣,没有任何犹豫,决心应诏勤王,挽救宋王朝。他奉诏的第三天,就传檄诸路,聚兵积粮,并且把自己的家产尽充军饷,很快就“纠募吉赣乡兵三万人”。出发前,文天祥来到离官田老家20多里路的大乌山祭拜。文天祥登大乌山,极目远望,只见远山近黛,如龙如蛇,如驼如虎,奔腾直达天际。文天祥看着如此大好河山,感于大宋江山内忧外患,得此灵气有感而发,提笔书:“永镇江南”,以此抒发希望能保大宋江山万万年,写出“天地有正气,杂然赋流行,在天为日月,在地为河岳”的荡气回肠的千古名句。

此后,大乌山又留下了明洪武翰林学士、领衔编篡世界最早最大的一部百科全书《永乐大典》的传奇人物,庐陵吉水人解缙题额“进步登天”的石牌坊;明朝进士著有《愿学集》8卷,《四库总目》行于世吉水人累官至刑部右侍郎的邹元标也留下了“乌山仙境”四个字的珍贵墨宝。

相关推荐